受疫情影响,美国个人储蓄率上升至最高比例,钱在手里会有安全感

 

Helen Chen 

 

image93443.jpg


根据经济分析局周五的一份报告,对新冠疫情的担忧已经超越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人们选择更多地存钱。


个人储蓄率——也就是可支配收入中存钱的比率,在四月达33%,是自1960年代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比例,也超出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消费者储蓄率。三月这一比例是12.7%。


此前个人储蓄率最高是在1975年一度达到17.3%。整个70年代储蓄率都维持在17%以上。


分析机构Oxford Economics的美国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Daco表示,因为巨大的不确定性、对病毒的恐惧,人们出去向以前一样消费的欲望减少了。不过,可消费的场所也减少了。“居家令”让人们没有多少机会出去购物、娱乐。


现在尚不清楚储蓄率的提高是暂时现象还是消费者的习惯将出现结构性的改变。对于消费占GDP三分之二的经济体,如果经济重开后储蓄率仍居高不下,势必对经济复苏产生影响。


不过分析也认为,在危机或衰退期间,个人进行保守的消费和储蓄是理性行为,手握现金可以带来安全感。不过要警惕陷入恶性循环——人们储蓄越高、消费越少,经济就越不景气,从而导致人们收入更少、消费进一步减少。


储蓄率提高还有一点可能援引是人们还没有动用纾困款。美国银行CEO在周四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和12周之前相比,人们活期存款账户多了30%到40%的钱,这意味着纾困款还在人们账户里,大家最终肯定会花掉它。


不过,在疫情前,民众的储蓄率就已经有小幅上涨的趋势,主要是“婴儿潮”一代临近退休、正在更加谨慎的消费并且重组自己的贷款结构。分析预计疫情结束后,这一趋势不会改变,他们甚至会变得更加谨慎。


声明:内容及图片转载自美国中文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helen.jpg


↑↑↑点击更多文章


1486569861947650.jpg


欢迎加入我的微信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